上一集我們談「CPTPP」,頻頻提到對整體經濟、對GDP的影響。因為GDP是最常用來評估一國「整體經濟發展」的指標。然而!這個指標準嗎?
作者
共力研究社 (TPEC)
-
-
國際貿易區域整合,是一種關係的界定,但不一定會械鬥,當然也會有人兩面討好。目前各國的小圈圈有WTO, RCEP, CPTPP
-
🎵在那產業分析的路上~🎵有一個夢想~ 🎵在琳瑯滿目的數字當中~🎵去破解資本家的魔法~
-
台鐵公司化的合理化基礎為提振公共安全。然而,從公司化本質、過往台鐵的發展歷程來看卻很難有證據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
-
國發會於3月30日公布了2050年的淨零路徑及策略,為淨零踏出關鍵一步。不過詳究內容,有諸點尚待深議。 碳定價如何成功減碳 首先,關於碳定價。目前唯一措施為碳費。但設立碳費,不必然抑制碳排量。目前尚無…
-
這部分針對性別與教育程度,檢視疫情對不同勞工群體造成的就業衝擊是否有所不同。
大致而言,在工時縮減、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方面,教育程度愈低的勞工所受的衝擊愈大,但在不同性別的勞工之間則未出現明顯差異。 -
台灣的受雇者人數約有八百萬,自營作業者約有兩百萬。疫情爆發之後,自營作業者與受雇者人數的變化趨勢相近,但是自營作業者下降的比率大於受雇者,疫情趨緩之後,自營作業者就業的復甦力道也較弱。
-
疫情對就業的衝擊呈現明顯的產業差異:服務業受雇員工的就業受到的衝擊,比工業受雇員工更大。
-
受疫情衝擊的勞工,可能面臨工時縮減、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三種情況。相較於疫情前的數字,2020 年疫情經濟衝擊高峰 (5~6月) 時,遭遇工時縮減之勞工人數大約增加 23 萬人,非初次尋職者因為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約增加 4 萬 8 千人,而想找工作而未找工作 (退出勞動市場) 者,約增加 1 萬 4 千人。
-
談到基本工資,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論調:「基本工資會導致勞工失業,所以不應該調漲,甚至不應該設立基本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