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內容
-
隨著AI快速進展,台灣民眾對被AI取代的憂慮逐步上升,尤其在金融保險、出版影音、製造等產業,以及事務支援與技術助理等職業中更為明顯。儘管中高技術職位仍具抗替代性,但專業人員的不確定感也在增加。我們認為 …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七天假看來不僅可以提升年輕、新入職勞工的保障,更能協助勞動市場達成效率。相反的,不返還七天假,如何能夠改善過勞與剝削呢?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台灣的總用電量仍在飛速成長中。「漲電價」的剎車踩下去,需要七年才能完全發揮效果。剎車力道要踩幾分、天然氣要花多久時間走過橋,我們才得以走進「淨零排放」的世界?讓「橋接」成為可能,從現在開始吧!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政府說,天然氣是「橋接能源」,綠能發展還要時間,我們先燒乾淨點的東西。等等!我們會不會永遠走在燒天然氣「橋」上,永遠到不了「淨零排放」的彼岸?據說「漲電價」是下橋的唯一解方,為什麼?是要漲多少錢?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如果電價真的提高,產業真的會少用電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長期的效果最明顯。接下來的問題是,那如果反映天然氣合理成本,用電需求會發生什麼變化?答案是用電量不增反減。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天然氣發電除了燃料成本受中油補貼外,還有其他的成本未被考量,包括外部成本以及未來將激增的運營成本。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圖解概念
-
談到基本工資,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論調:「基本工資會導致勞工失業,所以不應該調漲,甚至不應該設立基本工資。」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COVID-19 造成的經濟衝擊,和以前大部分的經濟危機都不相同,疫情衝擊是因爲出現了「經濟體系的外部威脅」,造成消費者停止消費、生產者無法營運。因此,理想的紓困政策,就必須盡可能地讓廠商能夠存續、員 …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關鍵數字
-
一例一休於2016年上路,至今已經是第7年了,許多人關心勞工的工時和薪資是否有所改善。實際上,從2016年到2022年,整體的勞動環境看似有明顯的進步?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這部分針對性別與教育程度,檢視疫情對不同勞工群體造成的就業衝擊是否有所不同。 大致而言,在工時縮減、失業或退出勞動市場方面,教育程度愈低的勞工所受的衝擊愈大,但在不同性別的勞工之間則未出現明顯差異。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今年 2 月以來,自營作業者就業數的下降幅度已接近 2021 年 6 月的疫情高峰期,與受雇者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
疫情之下,服務業受雇員工就業受到的衝擊,比工業受雇員工更大,且此差異在今年2月之後有擴大趨勢,服務業並未與工業一同回升。若按2019年平均薪資的高低將產業區分為三類,則受雇者就業數的衰退明顯集中在低薪 …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分析評論
隨著AI快速進展,台灣民眾對被AI取代的憂慮逐步上升,尤其在金融保險、出版影音、製造等產業,以及事務支援與技術助理等職業中更為明顯。儘管中高技術職位仍具抗替代性,但專業人員的不確定感也在增加。我們認為,AI可能強化資方對勞工的監控與管理,帶來分配不均等風險,因此勞方與政策制定者應積極監督AI的應用方 …
專題研究
如果電價真的提高,產業真的會少用電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長期的效果最明顯。接下來的問題是,那如果反映天然氣合理成本,用電需求會發生什麼變化?答案是用電量不增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