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電價真的提高,產業真的會少用電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長期的效果最明顯。接下來的問題是,那如果反映天然氣合理成本,用電需求會發生什麼變化?答案是用電量不增反減。
分類:
環境/能源
-
-
天然氣發電除了燃料成本受中油補貼外,還有其他的成本未被考量,包括外部成本以及未來將激增的運營成本。
-
在淨零排放、AI革命的趨勢下,台灣電力供需可能更加緊張。在台電的規劃中,燃煤電廠退場的同時,天然氣發電以及風光發電將出現顯著增長,不僅補足燃煤的縮減,並大幅增加整體電力供應。然而,有兩個問題尚需探討。
-
經濟部統計處在去年(2023)10月發佈的「當前經濟情勢概況」簡報中,又重提了一次石化業和台灣政府長久以來的論述,亦即,化學材料產業是「致力經濟發展所必須推動的關鍵性產業」。然而,這樣的數據解讀真的精確嗎?
-
淨零碳排專題3:如何定價「碳排放」?有三種方式:外部成本、碳交易,和有效費率。
-
淨零碳排專題2:如果限制電量,會不會限制整個台灣的工業發展,影響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可能不會,因為歐美各國已經開始做碳管制,進口品必須申報產品的「碳排放量」,依此來增加課稅。如果台灣的產品高碳排、被課高關稅,反而會喪失在歐美市場的競爭力。
-
淨零碳排專題1:台灣以世界工廠自居,生產很多全球使用的電子產品,也有很多煉油業、製造業,都是賣去國外。當我們決定這樣的世界定位,那工業用電的量就會很驚人。而當我們預期台灣的工業發展會持續成長,台灣也將不可避免成為高耗電之島。
-
國發會於3月30日公布了2050年的淨零路徑及策略,為淨零踏出關鍵一步。不過詳究內容,有諸點尚待深議。 碳定價如何成功減碳 首先,關於碳定價。目前唯一措施為碳費。但設立碳費,不必然抑制碳排量。目前尚無…
-
2050年淨零碳排是改善氣候暖化的重要目標。不過,這對台灣挑戰性極大,尤其如何能兼顧產業、環境,甚至人權。追根究底,我們是否可以無止境地開發再生能源來滿足電力需求?若不能,我們該如何面對可能的缺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