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終於將持續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在各項社會活動有條件迎向復甦的時刻,日前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10年來新高,因…
共力研究社 (TPEC)
-
-
隨著疫情暴起,政府推出紓困4.0方案,其中部分用於補貼企業的勞動成本,讓勞工在工時可能減少的情況下能繼續拿到一定比例的薪資。然而,與先進國家的政策相較,台灣的薪資補貼政策儘管基本理念類似,但目前方案至…
-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COVID-19疫情因應不當」被視為川普落選(編按)的重要原因。然而,大選結果可以解讀為美國選民「重視防疫勝過經濟」嗎?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多項研究顯示,經濟依然重要,而且在疫情帶…
-
EPN 對台經濟的整體影響 前一篇文章談到台灣協助美國削弱中國發展可能,就算沒有經濟利益,只要美國坐穩老大哥位置,或可更確保台灣安全。然而,在美國設廠、停接中國訂單並不見得真的符合台灣產業的利益。因此…
-
貿易交換或合作關係? 自8月底政府宣布將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來,美國負責貿易談判的貿易代表署並未如預期地與台灣展開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反倒是國務院積極地對台聯繫,9月底柯拉克即來台說明「經濟繁…
-
2020年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布,2021年1月1日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與30個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開放目的眾說紛紜,起初政府說是為了與美國洽簽自由貿易協議(FTA)或雙邊貿易協議(BTA),但美…
-
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眾說紛紜。不過,不論是以出口來看,或是以外銷訂單來看,如果忽略三角貿易(台灣接單、中國生產),都將低估台灣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
近日因太魯閣號出軌事故使台鐵是否公司化的問題再度甚囂塵上,要進入公司化的論辯前,過去台鐵與他國歷史可供借鏡。 因台鐵長期鉅額虧損,「公司化」早已成政策命題。2003年左右,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就提出過…
-
政府推行政策須透過數據說服公眾,不過,數據的使用往往相當可議。為釐清政府說法與真實之間的落差,共力研究希望能讓公眾更能自主判斷政策的潛在影響。 今天想和大家談談關於萊豬進口的四個「數據迷思」 1.進口…
-
近日長榮空服員罷工,其中一項訴求是「開放勞工參與公司治理,提供經營必要資訊」,並舉勞工董事為例。儘管勞工參與公司治理的方式很多,發動此次罷工的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也表示,並非只接受勞工董事的方案,但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