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共力講座】戰爭×勞動×社會韌性 - 戰爭狀態下非軍事的勞動者會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戰爭開打,而且不是三天五天打完,而是持續幾個月、像烏克蘭那樣打了幾年,那...
🥴我還要去上班嗎❓
😣哪些產業會停工⛔,哪些會繼續運作❓
😵上班的人如果過勞會有人管嗎❓
😱我還領得到薪水嗎❓💸錢還能買到東西嗎❓💰
▍活動介紹
戰爭時,為了確保人民維持一定的生活,可能還是得有不少人照常上班。要強化戰爭時的 #社會韌性,可能離不開 #勞動。但是...這些去上班的人,他們的安危和權益,會有保障嗎?但是戰爭下的勞動,會是什麼樣子?
本座談由 #共力研究社 舉辦,嘗試對這些問題提出些看法。我們邀請到關注戰時社會韌性的🐱劉玉皙老師,與關注勞動與國防的第一線記者🐱許詩愷來分享他們觀點,同時也邀請所有對未來感到未知的勞工朋友們,一起來「備戰」。
▍講者
★ 盧其宏(共力研究社 研究員)
擅長勞動經濟研究、政策與企業財務分析,曾任MIT博後、台經院助理研究員、私募基金產業研究員、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顧問、2016工鬥發言人。
★ 劉玉皙(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系 副教授)
研究個體計量、傳播和動員,現任台灣自由學會常務理事、福和會監事、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委員,積極推動戰爭下的社會韌性。
★ 許詩愷(報導者記者)
關注國防、人權議題,曾獲卓越新聞獎「特寫報導獎」、扶輪公益新聞獎,並曾入圍曾虛白新聞獎、2016台灣國際勞工影展等
▍活動資訊
時間:114年8月14日(四)19點開始(18:30即可報到與入座)
地點:左轉有書(100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報名:https://reurl.cc/GNxVLy(下方按鈕,煩請填寫報名表,以免場地受限而無法入場)
▍注意事項
1.場地備有飲品,請自帶環保杯;如有飲食,垃圾請自行帶走。
2填寫表單後即報名成功,活動前3天會EMAIL發通知。如當日無法出席,請提早告知我們。
3.有任何疑義,請聯繫【共力研究社】
📩kunglitaiwan@gmail.com
☎️0911-168-565(歐小姐)
活動
台美FTA談判中缺席的勞動保障
【主題一:落差?台灣與ILO—經濟與法律視角 】
時間:01月16日(二)晚上19:00~21:00
地點:線上座談
主持:邱羽凡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主講人: 盧其宏 研究員(共力研究社)、 劉冠廷 律師、張道鈞 Daniel Chang 律師(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
【主題二:全球供應鏈中的人權保障—跨界對談 】
時間:01月18日(四)晚上19:00~21:00
地點:線上座談
主持:邱羽凡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主講人: 簡永達記者(《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作者)
與談人: 陳思妤 律師(理律法律事務所)、 張文祈 研究員(Taiwan Project for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活動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2023勞動權益系列座談會】
【2023年勞動調查深度報告】
講者:謝秉男(共力研究社研究員)、謝毅弘(專案研究員)
時間:03月27日(一)下午13:00
地點:線上座談【於藝創工會臉書粉專直播】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2023勞動權益系列座談會】
【藝文工作者與社會保險】
講者:高若有(共力研究社研究員)
時間:03月18日(六)下午15:00
地點:工作樂沙龍(台北市松江路64巷10-2號)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之委託研究發表會
「去油減碳:透過產業結構調整以減少台灣溫室氣體排放的效益分析」
減緩全球暖化是世界各國最有共識亟需合作努力的議題之一,但考量到國情差異,各國規劃的淨零排放路徑將有所不同。台灣政府在2022年公布了以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為目標的政策方針的12項戰略,但綜觀其內容卻缺乏從改善產業結構切入的觀點。
2022年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委託共力研究社,試圖捕捉這樣的觀點。我們根據2016年全台灣產業調查的資料,找出哪些產業在經濟成果與溫室氣體排放代價的平衡上效率最差,並估算倘若這些產業縮減一單位出口,會帶來多大的減碳效益與經濟成本,進而評估調整出口是否為划算可靠的減碳政策。
本研究採用產業投入產出分析方法。最終我們發現在達到相同溫室氣體減量效果時,石化產業需要縮減的出口規模、國內生產毛額、勞動報酬總額與雇用人數,均遠遠低於其他所有可⾏的產業。
共力見面會
本單位舉辦之實體活動,發表年度研究概覽,包括「年金研究」、「疫情對護理人力衝擊」、「消防人力如何補足」、「航空修護與半導體設備的人力競逐」、「台灣勞動經濟報」等主題,以及推廣新年度計畫「0050:替50家工會/協會做研究」
陽明交大科法所勞動人權講座
「工會有什麼用?工會的勞動經濟分析」演講
介紹經濟學怎麼看工會,包括
(1) 介紹經濟學關於工會及工會對經濟之影響的理論架構;
(2) 針對工會對工資、所得分琣、總體經濟的影響與實證研究結果;
(3) 討論台灣工會的發展
參加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
「疫情下的公衛與社區運動」演講
活動影音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