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企業研究(SCR)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SCR的背景與推動

「戰略性企業研究」(Strategic Corporate Research),簡稱SCR,目前已在美國工會、NGO中廣泛應用。SCR之所以出現,是為了因應企業從單一廠場轉變為多廠區,甚至跨國生產;企業決策權也因產業內策略結盟、母子公司交叉持股而變得模糊不清,導致傳統單一廠場的爭議方式越來越難奏效。同時,企業規模的膨脹,也使單一運動組織越來越難撼動企業。

以SCR擬定運動策略的優點在於,運動視野較為寬廣,可透過全盤的了解來鎖定具體目標,並藉以連結相應的利害關係人形成陣線,集合眾人之力對企業發起挑戰。具體而言,美國工會以SCR策略設立工會取得協商權的成功率,比未使用策略之成功率高出25個百分點[1]

SCR不是什麼

目前在社會運動或政策改革領域,談到研究時多半著墨於「議題研究」或是「論述研究」,也就是研究議題與政策內容,並提出改革方向。這種研究可能包括總體面,如經濟分配不均、貿易依賴、淨零路徑等。也可能聚焦於政策,如基本工資調升、改善護病比、年金改革等。同時也可能是企業層次,如以財報或產業資訊揭露企業獲利與給薪的不對稱性。

不論範圍,「議題研究」基本上是要在議題中釐清問題、形塑觀點與訴求,滿足運動推展的核心基本需求。也就是指出「你(發展、政策、企業)有什麼問題,我們( 改革推動者、弱勢者)要什麼」。

相對的,「戰略性企業研究」(Strategic Corporate Research, SCR),則是聚焦在「我們要如何從你那邊得到我們要的」,可視為為達成議題目標的策略研究。

與「議題研究」極為不同之處在於,SCR不是研究勞工處境、環境污染等等議題,它不涉及正當性論述,而是研究企業,甚至假想變成企業本身,從而找出他們最重視的事物。如此,方可就其關切的重點施加壓力。之所以鎖定企業,是因為在目前的政治經濟環境中,企業早已成為形塑世界的最主要力量。更遑論在勞資爭議中,企業自然是直接目標。唯有能與企業抗衡,改變才有可能。

SCR是什麼

SCR的研究路徑大致可區分成資訊搜集、統整歸納、擬定戰略等三個步驟.作為第一步,SCR透過各種資訊釐清目標企業的3個面向,包括「決定權」、「營運」、「利害關係人」。圍繞這3個面向的資訊包括:

決定權

企業基本資訊  / 企業歷史 / 產業 / 競爭者 / 債權人 / 母公司 / 股東 / 董事會 / 管理者 / 財務 / 經營策略

營運

財務 / 產品 / 生產設施 / 勞工 / 供應商 / 運輸 / 客戶 / 公用設施 / 企業基本資訊 / 產業 / 競爭者 /  子公司 

利害關係人

子公司 / 環境 / 職安 /其他經營規範 /社區 / 政治關係

蒐集此3面向資訊是為統整出關鍵的5+1項元素[2]。前5項為「決策者」、「關鍵關係人」、「利潤中心」、「成長計畫」、「供應鏈」,後1項為「運動盟友」。此5+1項元素之關聯可示意為:

註:此圖由共力盧其宏研究員繪製,改自Cornell ILR School SCR培訓內容

 

利潤中心、成長計畫、供應鏈為企業主要的核心,均與決策者相關,故與決策者間為實線。關鍵關係人可能與企業核心項目有關,故為虛線,但可影響決策者,故與決策者間為實線。潛在的盟友可能受企業核心項目影響,抑或能影響企業核心,故與企業核心項目為虛線。

待釐清這些關鍵要素後,運動策略的擬定就是聯合盟友,以影響某項企業核心的方式,迫使決策者、關鍵關係人向運動妥協。

舉例而言,若某企業亟欲在某地新設廠房以擴展業務(成長計畫),錢是從某銀行貸來(關鍵關係人),此時運動團體可以聯合該地社區組織(運動盟友),藉由阻止該地設廠或對銀行施壓,以形成對決策者之壓力,迫使其接受運動團體之條件。

SCR之推動

SCR起源於美國工會運動,最主要的推動者為康乃爾大學的勞工關係學院(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ILR School)。過去20多年來,每年夏天,美國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與ILR School合作舉辦為期一週的SCR訓練,藉以提高運動的研究能量。每次約遴選50人接受培訓,參與者包括工會、社區NGO、環境NGO的組織者與研究員。

共力研究社有兩位研究員曾赴康乃爾大學的勞工關係學院參加SCR培訓。未來共力也期待在台灣協助各個運動組織進行SCR研究,並參考美國培訓模式,在台灣推展SCR訓練。

[1] Bronfenbrenner, K., & Hickey, R. (2004). Changing to Organize: A National Assessment of Union Organizing Strategies.

[2] 在ILR School的SCR培訓中,僅歸納出「決策者」、「關鍵關係人」、「利潤中心」、「成長計畫」、「供應鏈」等5項核心要素。然而實際在戰略擬定時,仍會依照企業特性設定尋找結盟對象,故此處直接加入「運動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