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就業之衝擊 (2022年6月) – 1. 衝擊概況篇

by 共力研究社 (TPEC)
755 瀏覽次數

隨著疫苗普及,防疫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2022年勞工就業雖較2021年中有所回升,但仍持續受到疫情衝擊,並在今年5-6月出現小幅惡化。本篇「台灣勞動經濟動態速報」旨在揭露與簡要分析一系列的關鍵數字,希望讓大家暸解疫情期間對於廣大勞工而言可持續關注的重要資訊。本系列文分為「衝擊概況、產業衝擊、自營與移工、社會不平等」四部分,本篇為第一部分,其餘部分可見文末連結。

第一部分:疫情持續,減班與失業小幅增加

  • 無薪假人數從2021年8月底的高峰5萬8千人,下降至今年初約1萬4千人的低點,之後又逐漸增加,到6月底與7月之間為2萬多人。就行業別而言,無薪假人數最多者出現在支援服務業 (包括租賃、就業服務、旅遊、保全及私家偵探、建築物及綠化服務,以及辦公室行政服務等),其次則為住宿餐飲業。
  • 工時縮減與失業人數,與2019年同月份相比,從去年9月大幅回落以來,今年5-6月期間又出現小幅上升。

1. 協議減班 (無薪假) 人數經歷兩次高峰,去年9月中已有回落,今年6月又見小幅上升

出處: 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實施人數,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

台灣在2020年3月與2021年5月出現了兩波本土案例的爆發,衝擊經濟活動,許多勞工遭遇協議減班 (俗稱無薪假)。2020年3月的爆發導致協議減班人數在6月底達到第一個高峰3萬2千人,2021年5月的爆發則使協議減班人數在8月底達到第二個高峰5萬9千人。由於疫情隨後得到抑制,9月中此人數回落到3萬8千人,至今年2月底尚有1萬5千人,之後因Omicron新一波疫情,到了今年6月又見小幅上升至2萬2千人。

註:這份協議減班統計只限於廠商有向勞政單位申報者,並非疫情衝擊的全貌。我們從政府其他統計中可以看出,疫情爆發後工時遭到縮減的勞工人數可能是協議減班統計的七倍之多 (詳見: 共力研究社–台灣勞動經濟動態速報)。但其他勞動統計數字多半在調查後經過一兩個月才公布,協議減班統計則是每周公布,是台灣少有的可觀察勞動市場走勢的即時資料,仍值得重視。

2. 支援服務業仍受疫情影響,住宿及餐旅業已明顯改善,對製造業影響不大

出處: 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實施人數,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

製造業的協議減班人數高點皆出現在2020 年,隨後的疫情對製造業影響不大。支援服務業的無薪假人數曾於 2021 年 9 月底出現9,617人的高峰,至今年7月底仍有8,927人。相對於此,目前無薪假人數次多的住宿及餐飲業 (5,535人),相較於其高峰 (2021年7月底,26,482人) 則已改善不少。

3. 遭遇工時縮減(減班)問題,是疫情衝擊台灣大量勞工就業的主要形式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月報。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大於35小時工作及季節因素。

在 2020年與2021年的兩波疫情爆發後,「因經濟因素致周工時未達35小時」的就業者人數皆曾出現大幅上升,尤以第二波疫情為甚。2021 年7月以後人數快速減少,但今年5月起又有小幅上升。

4. 因業務緊縮或歇業之失業人數在疫情爆發後大幅增加,目前雖有減緩但仍高於首波疫情

資料來源:失業者-按失業原因分,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

因業務緊縮或歇業之失業人數,在疫情爆發後大幅增加,目前人數相較於2021年7月間的高峰雖已減少許多,但仍相當於2020 年第一波疫情時的人數。

與工時縮減相似,增加的失業人數在達高峰後逐步下滑,但相對於工時縮減人數的變化,失業人數的縮減更為緩慢。即便到2021年疫情爆發前,2020年第一波疫情所導致的新增失業人數尚未消除。2022年1月時,失業人數仍比108年1月多出45,000人。

相較於工時縮減人數快速回落,受僱者一旦失業,要重回職場更加困難,因此失業人數恐需相當長的時間方能回歸疫情前水準,長期失業問題值得重視。


第二部分:疫情衝擊篇

第三部分:自營與移工篇

第四部分:社會不平等篇